Knowledge

羽球运动常见的「术语」

    任何一位满腔热血的新手都会对于球场上「前辈们」口中的一些术语感到迷惑,有时候甚至在不明就理的情况下以讹传讹,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些羽球场常见的基本术语。

界内、界外,正式用语该怎么说?

    

    先从新手最容易被挑剔或呼拢的发球动作开始谈起。最常听到的违规动作是「翻拍」及「过腰」。
     根据规则,发球动作击球时,球拍的中杆必须朝下,击球点必须在肋骨以下的腰部。翻拍(如图一)就是指原本应该朝下的中杆及拍面,在击球的瞬间翻转朝上;过腰(如图二)就是指击球点超过腰部以上。这两个发球违规动作经常出现在双打比赛中。

    另外还有三个比较少见的违规动作:「击球动作不连续」也就是击球的动作不连贯,有短暂的停顿,以诱骗对手出现错误的预判;「脚离地」(如图三),在双打比赛,前三拍发接发来回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发球者或接球者有时候为了抢快,其中一只脚在击球瞬间之前已经离开地面;还有「击球点不在球头」(如图四),这是为了影响球的飞行方向,刻意做的违规动作,因为羽球是个圆锥体,而球的重量主要是在软木塞制成的球头部份,如果发球是打在羽毛制成的球裙部份,将会出现不规则的飞行。

 

发球时常见的术语
代表意义
翻拍
原本应该朝下的中杆及拍面,在击球的瞬间翻转朝上
过腰
击球点超过腰部以上
击球动作不连续
挥拍至一半故意停顿,然后再击球。(诱骗对手出现错误的预判)
脚离地
发球者或接球者其中一只脚在击球瞬间之前已经离开地面
击球点不在球头
故意瞄准羽球上的球裙部份(羽毛),藉此击出不规则飞行的球

 

图一、翻拍

图二、过腰

图三、脚离地

图四、击球点不在球头

   

    以上是在正式比赛有发球审的情况下,选手必须遵守的规定。不过就算是正规比赛,也有不少选手企图钻漏洞,例如「过腰」就是最常被发球审抓的犯规动作。
    因为每位选手的身高比例不同,所以所谓的「肋骨以下的腰部」非常难以判定。除非每位选手都穿着大小合身印着胸腔骨骼图案的球衣,否则谁也抓不准肋骨的正确位置。甚至也曾有选手故意把裤头拉高,企图误导发球审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规则中有限制「过腰」的规定?那是因为击球的位置愈高,就愈方便发出刚刚好飞越球网的平快球,让对手难以招架。
    「翻拍」则常见于双打的突发后场高球,先摆出想要网前短球的姿态,但是击球时突然转动手腕,把球挑向后场,造成攻其不备的突袭效果。但若动作不熟练,就容易出现翻拍。且突发后场必须要有其意外性,如果发得不好,很容易就会被对手一拍反扣得分。

    关于击球点必须在腰部这一点也屡屡造成选手与比赛执法人员的争议,于是世界羽联(BWF)在2013年提出一个实验性规则,就是发球时击球点不得超过110公分,降低选手身高造成的差异,提升一点公平性,不过这个规则目前还没有正式列入竞赛规则,同时BWF也没有说明发球审要如何判定丈量这个高度。我个人倒是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将球网的某条横线以其他醒目的颜色替代,且在两侧的网柱上标明,另外在比赛开始前,发球审使用的丈量球网高度的尺上增加这个刻度,一同丈量。

(以上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公司立场)


文/麦经理 Mackinglis
- 知名羽球运动部落客--〈麦经理的翼翔世界〉
- 2008京奥后,浸淫国际羽坛盛事,擅长精辟分析世界羽球选手场内外大小事
- 曾任国际通讯社编译及记者
- 精通中英双语,专访世界顶尖羽球选手/教练或翻译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