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veX 7K上手体验丨以梦为马,驾驭前行

2019-06-24

 

在球场上打球,很多时候面临这种情况,思路跟上了,眼睛跟不上;眼睛跟上了,拍子跟不上;拍子跟上了,腿脚跟不上;当腿脚也跟上了,队友跟不上了。与其一直跟着对手的节奏拼命奔跑,不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控制场上的局势,让对手疲于奔命

所以这次,当VICTOR用神速系列突破了速度的“”之后,又开始了对操控的探索,推出了全新的控制系列DriveX。这次我所体验的,便是控制系列中新推出的球拍DriveX 7K,中文名称——驭,看看是否能达到随心所欲的效果。

估计是上一次神速系列的开山之作——ARS-70K的配色不太能迎合大众的喜好。所以这次DriveX 7K采用了风暴黑的底色,改走沉稳路线,也与控制的稳定性暗暗呼应。这次DriveX 7K的黑色哑光漆底色,加上橙黄色的条纹与暗红色的点缀,颜值看上去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VICTOR给DriveX 7K起的名字是驭,赋予的动物形象是独角兽,不过我倒是觉得其拍框两侧与中杆上的暗红色条纹,很像大白鲨的鳃,始终潜伏在水下,充满了杀戮与血腥。等待猎物落入捕猎范围之内,便会迅捷出击,一击必中。而橙黄色的线条,则像是袭击后留下的波纹,诉说着猎物的挣扎与绝望。

驭的特性是控制里偏一些进攻球拍上手后直观的感觉是拍头较重,对应其进攻的特性。顺手摸了一下拍框,下部的拍框接近方形,而上部的拍框则更加锐利,如此便可在保证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加球拍的挥速。

驭作为VICTOR的控制系列DriveX的第一把球拍,新的科技自然是少不了。拍框就是新的流体六角框型下部较方的框体增加拍框稳定性,力量传导更直接;中部较圆的框体在受力时能将力量聚集于甜区附近,并快速释放,增加拍框的包球感;上部框体较薄,降低空气阻力,提升挥拍速度中杆使用百洛碳素纤维,提升了球拍的减震效果,并大幅提升球拍的操控感。 拍框采用了多元发泡技术,上半部分用了高强度纳米发泡材料,在保证球拍挥速的情况下,增加了拍框强度,承受压力更高。下半部用了高弹性、吸震好的纳米发泡材料,增加了拍框的弹性和柔韧性。可以看出,所有这些科技的运用,都是服务于球拍的控制与进攻特性。并且,驭还用上了聚力钉,十一连钉可以更好的保护拍框。

      这次我体验的球拍规格是4UG5,依然是去底胶,上VICTOR减震膜,GR233手胶,球拍处理完后重量为87g,属于比较轻便的拍子,操控性强,容易上手。球线是VICTOR的VBS-66N,拉线磅数为25~27磅。

      上手后试打的感觉与刚拿到拍子时基本一致,头重的拍子非常好发力,后场高远轻松到位,对得起VICTOR宣传时说的操控轻松、回馈清晰,让业余球友们更好轻松上手。前场也有不错的表现,但如果你是从神速系列球拍,特别是90S过渡过来的话,可能会觉得驭的平抽挡挥拍略慢,所以平抽挡的时候,尽量不要被对手压制,否则发挥不出其变线的优势。不过驭胜在控制性上,挥速虽不如破风框,好在出球速度尚可,而且更容易控制精度。只要是贴着网带的抽球,对手也是不好处理的。网前的小球也比较好控制,稍微适应下就没有任何问题。进攻方面,我觉得驭算得上是控制类球拍中表现较为出色的,它很好的平衡了控制的精度与进攻的威胁。所以我觉得驭的劈杀威胁更大,既有一定的速度,也有更大的角度,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实战中,驭的表现也足够让人满意。单打时,驭的控制性非常好,拉吊的精度高。特别是网前吊球,比较贴网,可以前后调动对手,达到撕开对手防守的目的。而更高精度的杀球,也能让对手左支右绌,防不胜防。双打时,驭在后场的进攻威胁也比较大,虽然不及那些一锤定音的大杀器,但是落点精度高,连贯速度也不慢,使得其后场进攻并不弱。在实战中,驭的表现也足够让人满意。单打时,驭的控制性非常好,拉吊的精度高。特别是网前吊球,比较贴网,可以前后调动对手,达到撕开对手防守的目的。而更高精度的杀球,也能让对手左支右绌,防不胜防。双打时,驭在后场的进攻威胁也比较大,虽然不及那些一锤定音的大杀器,但是落点精度高,连贯速度也不慢,使得其后场进攻并不弱。      在实战中,驭的表现也足够让人满意。单打时,驭的控制性非常好,拉吊的精度高。特别是网前吊球,比较贴网,可以前后调动对手,达到撕开对手防守的目的。而更高精度的杀球,也能让对手左支右绌,防不胜防。双打时,驭在后场的进攻威胁也比较大,虽然不及那些一锤定音的大杀器,但是落点精度高,连贯速度也不慢,使得其后场进攻并不弱。

 

 

综上所述

 

我个人认为驭作为全新控制系列DriveX的首发球拍,其表现是可圈可点的,比较适合喜欢单打以及双打侧重于后场的球友。其操控精度和攻击强度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调动对手,并针对空档进行精确打击。而且按照神速系列的模式以及驭的定价来看,后续控制系列DriveX一定会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