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F CLAW利爪测评丨青天现利爪 聚力展锋芒

2019-06-13

前言

早在17年底的时候,戴资颖在脸书上晒出了自己的新战拍TK-F 隼,笔者当时还很诧异,早就听说小戴一直积极沟通希望使用小平头的球拍,怎么会将趁手的TK-7000S换成TK-F 隼呢?在TK-F 隼经过了一年赛场征战之后,它的小平头版本——TK-F CLAW 利爪横空出世了。笔者有幸在第一时间拿到了一支sample版的TK-F CLAW 利爪,经过了为期一个月的试打,对TK-F CLAW 利爪进行了上手测评。

 

 

 

颜 值

利爪的外观和隼几乎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小平头框型的缘故,部分水标位置有相应的移动。球拍整体以深邃且金属质感强的亚光黑为基底,以明亮澄净的蓝色作为主打色。在配色衔接的3、9点位置,设计师使用了热烈的红色做过渡。

拍框2、10点的英文“隼”(FALCON)揭示了利爪与隼一母同胞的特质,金色拉丝质感的水标和T头的V记烫金logo相呼应。作为TK-F 隼的小平头版本和小戴的专属版本,相信涂装的寓意也是一脉相承的。翱翔天际的鹰隼,瞄准目标,俯冲而下,利爪破空,聚力一击,就像小戴的球风,伺机而动,一击必杀。

 

内在

 

平头

 

利爪的拍面长度延续了隼的设计,长了一张比寻常球拍长了5mm的“长脸”(与BXR、80X实测比较相差3-4mm),相对于TK-F 隼的76孔拍框设计,利爪的72孔小平头设计缩小了拍框顶部使得线床收束,提高进攻威力,但也一定程度也缩小了甜区。所以利爪在刚上手不适应的阶段容易打框,但在得心应手了之后使用者会感觉各项技术都比之前更有威力了。

 

 

小平头设计通过缩小拍顶使得线床横纵方向的收缩更加均匀,以此缩小甜区提高线床击球时的收束感,达到提升甜区甜度的目的,此举能提高进攻的威力。不过有得就有失,缩小的甜区也会使得被动球的难度增加,不容易打准拍面甜区。这就是为什么诸多球友都觉得利爪比隼“虽然开始容易打框,但是打球更给力”了。

 

变异三力结构

 

利爪沿用了隼设计上的变异三力框型,4-8点钟位置采取了V记传承已久的箱型稳定结构,到两侧位置拍框转变为椭圆形的流体破风结构,拍框2-10点位置则是亮剑系列经典的菱形破风框型。

实测拍框各位置尺寸如下:

 

不知道各位朋友注意到没有,拍框的厚度由下往上越来越小,但宽度却经历了一个由厚转薄再转厚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私心揣度,这组数据说明拍框强度由下往上递减,挥拍速度则由下往上递增。由于穿线过程中拍框下部的受力比顶端要大,使用过程中拍头的挥速也需要更快,所以这种框型在厚度上的变化是正常的。而从横截面宽度来看,拍框顶端虽然厚度减小,但实际宽度却比中间位置要宽一点,这样的设计一来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拍头的结构强度,二来也能调节配重,使球拍平衡点更趋向拍头一些,避免出现拍头偏轻,杀球发飘的问题。毕竟利爪继承的是TK系列一脉相承的进攻属性,一支进攻拍怎么能头轻。

 

记得18年V记的新品发布会上,隼的定位是“ 所有人都好上手的进攻拍” 那如今的利爪就是一支提高了上手难度但是提升了进攻上限的球拍。

 

 

体验

 

作为如今方头盛行的球拍行列里鲜为人见的小平头,距离笔者使用过的上一支胜利家族里的小平头球拍TK-7000S已经有几年时光了,再次接触起小平头不免有些陌生。 

高远球

 

得益于百洛碳素在拍框中的使用,利爪的出球反馈清晰,但又不像一些偏硬的进攻拍反馈震手。手感干脆,出球指向性很好

 

 

 

高远球环节中出拍干净利落,得益于小平头设计,在步伐到位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回击出质量相当高的高远球,击中甜区的瞬间鞭打感强烈,击球音清脆响亮,炸裂全场。当然这也无形大幅度提高了球拍对选手的要求,基本功不够打不准甜区的话,小平头的容错性会低一些。

 

 

被动高远球时,借助6.4 SHAFT增韧中杆优良的回弹性能,即使在无法充分引拍的前提下也能借助中杆的弹性将球“弹”回去。很多年前大家对V记中杆的印象就是一个字“木”,近年来,V记在中杆技术上的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相信能让大家对V记球拍中杆有一个崭新的印象。

 

平抽挡

 

时至今日,中场的平抽快挡从传统双打技术慢慢也进入单打赛场,演变成为单打技术的重要一环,而日常赛前热身时的平抽快挡,也有利于快速进入比赛状态。在主动发力抽挡过程中,利爪借助小平头高甜度的特点,在较小动作的闪动发力中占尽先机,出球速度快,感觉羽毛球沾拍即飞,丝毫没有粘滞感。

网前

 

羽毛球落在拍面上的一刹那就好像一滴雨珠打在石板上一样,那种“叮”的一声的清脆感只有你的手懂得。在笔者看来,利爪适合的是快速抢搓抢放的打法,尤其是线路稍长的勾对角球路,利爪往往能带来贴网而过的效果。

当然,作为最考验使用者技术的网前搓勾放来说,更重要的是使用者自身,各位看官,努力练球才是王道啊

 

杀球

 

作为TK系列的一员,又延续了TK-F 隼的血统,想必TK-F CLAW 利爪在主动突击进攻时的表现不至让我失望。在准确击中甜区的情况下不必借助动作很大的引拍就可以杀出落点精准,速度较快的杀球。

 

虽然在整支球拍上仅仅出现了pyrofil的科技标注,但V记在利爪上加持的强芯填充技术和中杆抗扭系统同样在击球时发挥了优异的作用。紧致化的甜区+独特的框型大大地降低了杀球过程中拍面形变,韧弹的6.4mm中杆更是为连续进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击球的刹那中杆形变反馈明确,力量传递好,打感扎实。如果说TK-F 隼是一支一击必杀的杀器,那么TK-F CLAW 利爪就是连续输出火力的利器。

 

 

THE END

TK-F CLAW 利爪中杆韧弹,打感偏硬,击球感清脆,落点精准。在各类击球情况中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使用者拥有一定的技术水平的前提之下,小平头设计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紧致甜区出球干脆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降低了球拍的容错率。

总体而言,TK-F CLAW 利爪对使用者自身力量提出了要求,哪怕在打准甜区的情况下,依然需要一定的爆发力。高速对抗中回球精确,指向性较高。小幅度的短促发力中优势明显,下压落点精准无误。

 

有诗赞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