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有别于网球的「羽球鹰眼系统」

    2014年4月1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羽联(BWF)超级系列新加坡站八强赛,在进行到第二场的男单比赛时,印度选手斯里坎特(Srikanth K.)对线审的判决提出挑战,没多久电视转播画面竟然出现类似网球比赛中鹰眼系统的计算机动画,这是BWF在2013年12月的超级系列总决赛正式采用实时回放判定系统(Instant Review System, 以下简称IRS)以来,进一步利用科技辅助系统来提升羽球比赛的公平性。
 
    BWF在4月4日印度公开赛期间发布新闻稿表示,经过好几个月及不同厂商的测试之后,BWF决定与鹰眼创新科技公司(Hawk-Eye Innovation)签约,由他们负责BWF主办的世界级锦标赛及超级系列赛的辅助判决IRS系统,而且正式从印度公开赛使用。
 
两阶段导入鹰眼系统
    不过印度公开赛期间的电视转播并没有出现鹰眼的计算机动画,只是处理选手挑战的速度比之前IMG负责时快很多,而且仍是由场边工作人员举牌通知主审挑战的结果。据当时在印度公开赛现场的消息人士透露,鹰眼创新科技是采取两阶段的作法。
    第一个阶段是跟之前的DBS Consulting及IMG同样是采用八部高速摄影机对准左右两侧的底线及边线,然后以光纤连接到场边的计算机。鹰眼的高速摄影机是采用每秒660帧(每秒显示影格数)的速度拍摄录像,同时设定延迟两秒播放,这使得工作人员能迅速地确认羽球的落点。
    第二阶段则是配合他们在屋顶架设的追踪器,进行模拟计算,做出像网球比赛般的计算机动画。
    鹰眼创新科技在印度公开赛期间,利用追踪器收集大量羽球飞行路线的数据,然后在新加坡公开赛的八强赛时正式导入计算机仿真功能。不过电视/网络转播画面上看到的羽球飞行模拟动画,其实现场观众反而是看不到的。现场观众只能从场边工作人员的举牌标示来知道判决结果。工作人员所举的牌子有三种:IN是绿底白字,OUT是红底白字,NO DECISION是蓝底黑字。
           
 
鹰眼系统的误判风险
    在新加坡公开赛就出现过一次NO DECISION的情况,而且是由裁判长亲自上场向主审说明。原本是比赛中场休息,抱着摄影机拍摄教练如何指点选手的摄影师不慎将其中一台高速摄影机的光纤踢落,使得选手挑战时没有影像数据可以确认。这一点也证实了目前羽球所使用的鹰眼系统还是植基于「实时回放判定系统」的影像画面
    目前鹰眼系统所显示的计算机仿真动画中,每颗羽球落地前的飞行仿真路径都是斜的,跟羽球实际的飞行路线略有不同。例如在新加坡公开赛的男单决赛中,李宗伟的其中一次「挑战」是西蒙的一颗挑球,当球飞到后场上空之后,几乎是垂直落下的,但计算机动画却显示球是斜飞落下。当观众透过屏幕看到这样的计算机仿真动画,想必有一些人已经开始怀疑在羽球比赛采用网球鹰眼程序的是不是正确的?
 
    网球所使用的鹰眼系统是在场地周围架设八架高速追踪器,由计算机进行整体运算,建立起一个模拟立体空间,并计算网球在这个空间的移动位置。
    目前羽球比赛所采用的科技辅助裁判系统是由鹰眼创新科技提供(隶属SONY集团)。不过,由于羽球本身的重量只有5公克,容易受场地气流(冷气空调)及羽毛状态的影响,所以无法像网球完全以计算机仿真计算。
    要想让羽球比赛所使用的「鹰眼系统」不仅仅是个噱头,BWF接下来就得更加积极地要求厂商,督促他们改进目前的计算机仿真程序,让它更符合羽球这项运动。
 
    文/麦经理 Macking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