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前后的正确饮食方式
运动前后的正确饮食方式
「You are what you eat.」这句话,不仅显现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习惯中,事实上,运动前、中、后的饮食方式与选择是否正确,也会影响你的设定目标与结果。
运动前饮食以简单为原则
常有人说,运动前不适合进食,其实什么都不吃直接去运动是错的,运动前一定要进食,但最适合的进食时间,是在运动前3至4个小时,倘若是运动前1至2小时,则建议不要进食太大量且复杂的食物,例如高油脂食物、炸薯条、炸鸡等,而应以吐司、饭团、水果等食物取代,让肠道能迅速消化吸收,立即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素。
体内消化营养素的速度以醣类最快,蛋白质其次,最后才是脂肪。因为脂肪需要较多消化酵素协助,才能被肠道吸收消化,所以有晨运习惯的人,如果空腹就直接出门进行运动,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状况。所以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各位有早起打羽球习惯的球友,务必记得出门前先吃一点早餐。当身体开始摄取能量,运动的效果也会跟着提升!
运动前1-2小时可以吃小分量的水果。
试想,前一晚的晚餐过后,我们通常就不会再进食,加上一夜的睡眠,就会有长达10~12小时的时间身体没有吸收到新能量。所以早晨起床之后,如果没有先适当进食(摄取能量),就立刻开始运动(消耗能量),大脑中枢当然会自动发出警讯,使身体整个运作放慢,减少能量耗损。这时候如果还继续进行运动,不仅容易感到疲惫,也可能导致肌力下降、持久度变差;如果是血糖偏低的年长者,空腹运动还可能造成血糖过低,严重者甚至会晕眩或昏迷。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建议出门运动前一定要先量血糖,血糖值若低于100mg/dl,一定要先补充一份醣类,如一小片吐司。
运动前2~3小时,建议至少喝水250~500cc,但应该避免运动前30分钟才一次饮入大量水份,以免在运动期间胃肠道感到不舒服。
运动后宜补充蛋白质与醣类
究竟运动后多久才是适当的进食时间呢?相信是减重族群非常关切的问题。以粮仓来比喻,肌肉与肝脏就是身体的粮仓,食物能量转化成为肝醣后储存在粮仓里,当身体能量不足时,便会启动燃烧肝醣的机制,以供应身体需求。而刚运动完的30分钟内,粮仓呈现空城状态,此时进食,是肝醣合成燃料效率最佳的时机。
过去有人说,运动后马上进食,因为消化吸收好,容易胖。但根据一项研究,第一组人在运动后30分钟内马上进食,第二组则在运动后4小时进食相同的食物,10周后,第一组肌肉量有少许增加、体脂肪降低,而第二组体脂肪降低的程度则不如第一组,这结果打破了运动后不该立即进食的迷思。
运动后来一碗麦片牛奶是不错的选择哦!
运动后进食的重点,是要选择能为肌肉立即补充能量的食物,主要是以醣类为主体的食物、搭配适量的蛋白质,利用运动后身体消化吸收能力好的机会,让能量存在该存的地方。举例来说,可选择一个馒头、杂粮面包、三角饭团、地瓜或麦片等醣类食物,再搭配适量的鸡胸肉、猪里肌、豆腐、豆浆或牛奶等蛋白质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建议一份热量加总起来不要超过300大卡;且尽可能避免油炸及高糖份这类无法修复肌肉的食物。
运动后的水份补充也很重要,尤其像是羽球这样的高强度运动,一场激烈的比赛下来,通常比赛双方都会又喘又累、口干舌燥。这时候千万要避免一次饮用太多水,而是应该把握「分次慢慢补充」的原则,每半小时喝250~300cc的水,共补充450~700cc。
另外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除非是运动选手或长时间做剧烈运动者,在激烈的运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电解质,不然其实并不需要在运动后特别补充运动饮料。因为运动饮料中除了电解质之外,通常有含有大量的糖,若饮用过量,可能造成热量堆积。对于想要瘦身减重的人来说,这一个观念尤其重要。
运动时饿了怎么办
万一在运动时感觉饥饿,到底该吃还是不该吃呢?营养师建议,可补充约100cc的少量水分,选择简单容易吸收的醣类食物,例如一小片土司、小片苏打饼干3至4片(大片苏打饼干则只要2片),或是一根香蕉,都能立即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维持运动效益。大量流汗的运动员、马拉松选手,也可以借由一些运动饮料、盐锭或是能量包、能量棒等作为补充。